9/02/2015

  文/ Gnepsinned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Australia

八月二十八日上午九點十六分
隸屬於移民局的澳洲邊境部隊(Australian Border Force)塔斯馬尼亞州與維多利亞州地區指揮官史密斯(Don Smith),周五早上向媒體發布一份「惡名昭彰」的新聞稿,上頭警告︰「澳洲邊境部隊將在墨爾本市中心地區,聯合警察和交通管理人員,在多處據點對街道上的路人進行簽證檢查。」「你們必須注意自己的簽證狀況,如果你們犯下了簽證詐欺的罪行,要知道『被抓』是遲早的事。」

八月二十八日下午一點二十七分
澳洲邊境部隊的公告激怒了很多民眾,數百人迅速發起了一場臨時集會,在墨爾本弗林特斯街火車站(Flinders Street Station)抗議邊境部隊的行為「種族歧視」,隨後抗議人士轉移至史旺斯頓街(Swanston Street)與弗林德斯街(Flinders Street)的交叉口,阻擋火車與車輛的通行,雖然此舉引發交通大亂和許多駕駛的不滿,但整個示威活動仍然和平進行。

一位現場的女士接受澳洲廣播新聞台(ABC News)的訪問,使用「Orwellian」這個形容詞描述邊境部隊的行為。這個詞衍生自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名著《一九八四》,用來形容一個破壞自由開放社會的極權主義行為。那名女士還向記者表示「我們澳洲不搞這一套」,意即民主的澳洲不會用極權國家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國民。

ABC的主播在與抗議現場的記者連線時也面露驚訝之情,原因是整起事件從早上新聞稿發布到街頭抗議的出現,中間只有短短的四個小時,但消息在推特(Twitter)等社群媒體的傳佈、動員速度之快,讓人難以置信。

八月二十八日下午二點三十七分
抗議活動被媒體曝光後一個小時,澳洲邊境部隊突然宣布取消街頭的簽證檢查行動。

當民怨開始在墨爾本市區沸騰後,澳洲邊境部隊首先出面澄清他們不會像媒體報導的那樣在路邊隨意攔截民眾檢查身分文件,並計畫下午兩點與維多利亞州警察局的官員在弗林特斯街火車站外舉行記者會,共同向社會大眾解釋這場名為「堅忍專案」(Operation Fortitude)的簽證審查活動。不料記者會臨時喊卡,半小時後更突然直接宣布整個簽證檢查計畫終止。

政府的解釋漏洞百出
整起事件並未在澳洲邊境部隊宣布取消行動後落幕,話題持續發酵,各大媒體紛紛大篇幅報導,譴責政府侵犯人權,並用「鬧劇」來形容短短五個小時的事件經過。

澳洲邊境部隊委員維里格(Roman Quaedvleig)隨後承認早上發布的新聞稿「並沒有正確闡明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新聞稿應該更清楚地解釋才對,這個錯誤確實很愚蠢。」

維里格還提到「這篇新聞稿其實是由組織基層發布的」,暗指自己與其他高級官員並非鬧劇的罪魁禍首,可是新聞稿卻被證實有得到區域最高指揮官史密斯(Don Smith)的簽名批准,而史密斯很顯然並不算是組織「基層」。

隨後公眾也將矛頭指向移民與邊境部長達頓(Peter Dutton),但維里格澄清,部長並未涉入其中,原因是這次的新聞是維多利亞州地區層級的發布,而非全國。媒體隨後也向部長辦公室詢問是否事先知情整個簽證檢查行動,得到的回應是︰「部長不會指導地區任務事宜」。但後來媒體曝光,這封新聞稿在發布前兩天其實有送達到部長辦公室,還附有一份任務簡報,可是卻被當作「例行公事」文件,沒有被打開。

在原先的新聞稿裡,澳洲邊境部隊提到簽證檢查行動會在多處據點(various locations)對街道上的路人進行。但在隨後的澄清聲明裡,他們卻試圖淡化行動的影響範圍,解釋說「檢查行動可能在多個據點進行,但實際上只會有兩個地點(at only two)派有人員駐守。」

在新聞稿內,澳洲邊境部隊還特別宣揚「這將是『第一次』邊境部隊聯手交通管理人員與執法機關共同組織團隊展開行動。」可是週六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卻說︰「邊境部隊並沒有額外投入太多在這次的行動,這次的行動和一般例行的任務沒有什麼兩樣。」此番話卻引起各界質疑「既然和例行公事一樣沒有特別之處,那麼邊境部隊為何需要大費周章發布新聞稿,而且特地強調是『第一次』與其他政府機構合作出行任務?」

週五早上新聞稿公布後,記者也第一時間詢問新南威爾斯州的警察局長葛蘭(Troy Grant)︰「維多利亞州的簽證檢查行動是否也可能會延用到新南威爾士州」,警察局長葛蘭說︰「澳洲邊境部隊早就在新州開始進行了」「不只打擊作假簽證,他們還深入到工作場所針對賣淫等不法活動。維多利亞州實際上是在追趕進度。」但事後檢查行動因為民眾抗議而取消後,葛蘭卻澄清說他早些時候的談話只是在陳述多年以來一直與移民官員合作打擊賣淫的事實。

記者也在新聞發佈後採訪反對黨工黨領袖休爾騰(Bill Shorten),但他卻沒有在第一時間譴責執政政府的行為,只表示︰「我們當然支持打擊犯罪。」「我希望這些行動可以真正貫徹澳州法律,確保沒有人逗留超過簽證規定期限,也確保臨時海外工作者沒有被剝削。」但隔天,在經過一日戲劇性的民眾大反彈後,休爾騰突然措辭嚴厲抨擊這場行動是「這屆政府所做過最具災難性而且愚蠢的事」。

路邊檢查簽證—有錯嗎?問題出在哪?
這個被稱作「堅忍專案」的任務,邊防機構首次與交通、警察局合作,不管是生活或來往於市中心附近的人,都有可能成為這波「簽證盤察」的對象。維多利亞州警察局甚至計畫出動警車、緝毒犬、車牌識別車,部屬在墨爾本市區多處,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打擊反社會行為和簽證詐欺等罪行。

但是政府這樣做有錯嗎?當然有錯。其中最令人擔憂的就是「種族貌相判定」(racial profiling)的問題。「種族貌相判定」是指執法機關在判斷特定的犯罪或違法行為的嫌疑人時所採取的歧視性做法,根據個體的種族、宗教、國籍等特點,將嫌疑犯目標優先鎖定於特定類別的人,並提高對他們的審查與監視。這種問題在美、加、澳等種族多元的移民國家最為常見,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在美國,如果膚色黝黑的非裔美國青少年駕駛高檔汽車,特別容易被警察攔下盤問(懷疑車是偷來的);中東或阿拉伯面孔的乘客在搭飛機時,行李會被檢查人員更嚴格地再三確認;移民局打擊非法入境的突擊行動就經常鎖定雜貨店,並且根據膚色、語言流利度(是否會西班牙語)進行身分盤查等等。

大量的研究都顯示「種族貌相判定」對於打擊犯罪「既沒效率,也沒效果」。匹茲堡大學法學院教授David A. Harris在自己的相關著作中解釋︰「當我們愈是針對特定種族加強檢查,自然就愈有機會查到該種族的人與犯罪事件相關,然後我們就會一直繞圈子,而忽略了圈子以外的其他事實。」因為「加強檢查」的行為擴大了特定種族被調查的基數,而一旦基數擴大,自然就會遇到較多的「種族與犯罪行為相關性成立」的狀況。「種族貌相判定」還會造成社區出現對立情緒,讓少數族裔對執法機構失去信任,並承受公然羞辱和自我貶抑的心理負擔,因此而造成的社會損失不可謂少。

另一個問題是對於澳洲移民體系逐漸「軍事化」的擔憂。今年七月,澳洲政府將原先的海關與邊境保護局與移民局合併成「澳洲邊境部隊」,合併後部門底下的官員權力大幅擴張,被允許配戴槍枝,而且擁有拘留嫌犯的權力。政府還撥出澳幣1億元的資金,試圖幫這個剛成立不久的邊防部打造一個「強硬」的形像。但組織合併至今才剛滿兩個月,就發生這起邊境部隊擾民的事件,人權律師波塞德(Julian Burnside)表示情況讓人非常擔憂︰政府動用這種非比尋常的方式,只為了針對人口占比連0.1%都不到的逾期居留者?

「動用這種方式給社會帶來的好處,遠遠低於它給社會帶來恐慌的壞處。」「我可不想住在這種走在路上都得害怕有人攔住你,並威脅你︰『如果不乖乖配合就等著坐牢吧』的地方。」社會正義實踐專家也質疑政府為何要動用這麼多資源在檢查簽證上,還不如把資源投入在更有生產力的地方,譬如加快簽證審批,讓3萬名仍在等待簽證的居民可以盡快確認簽證狀況。

墨爾本的綠黨(The Greens)議員班特(Adam Bandt)也表示政府的行動很可能讓墨爾本身為一座「友好城市」和觀光勝地的名譽大受打擊。「墨爾本不該成為一個『警察可以在街上攔住你並盤查你的身分文件,只因為懷疑你的簽證已過期卻違法停留』的地方。」
     

墨爾本鬧劇給台灣人什麼啟示?
雖然澳洲政府荒腔走板的計畫讓人震驚與憤怒,但令人欣慰的是︰多數的澳洲民眾與媒體都有「政府這樣做是不對的」的共識,並且能夠及時、適時地阻止政府不當政策的持續,順利扮演公民與媒體監督政府的角色。

如果這次事件的場景切換至台灣,有一部分的民眾極可能陷入「支持政府作法」的陷阱,認為政府立意良善「打擊逾期違法居留的外籍人士」,就應該支持其行動,接著可能與反對的民眾吵個你死我活,待話題降溫、事情不了了之後,繼續放任政府魔爪恣意伸入公民生活。

可能會有這樣的結果,實際上就是「威權遺毒」揮之不去的影響,人民總是認為政府透過高壓維穩、恐怖統治的作法,才能讓社會和平寧靜;而「太自由」、「太講求人權」就只等同於「亂」。原因就在於台灣人尚未徹底走出威權的詛咒,嚴重缺乏「捍衛基本人權」的思想,形成了「被荼毒還替加害人拍手」的可笑情景而不自覺。

面對這次的事件,正確的觀念應該為︰「政府在打擊恐怖主義和犯罪行為的同時,人權仍然必須在這些挑戰的背景下受到尊重。」當政府欲透過反恐、打擊犯罪等名義限制或影響公民權利時,這塊模糊地帶很容易成為日後政府官員濫權的溫床。再者,打擊恐怖主義和犯罪行為絕對不能只靠警察執法或軍事力量,他們頂多能解決外在形式問題,卻無法更深入地探究不法行為的根本原因。

澳洲民眾在這次「鬧劇」裡,彼此不分政治光譜,一律譴責政府的行為侵犯基本自由,並且在短時間內透過新型態社群媒體的快速傳播力量,及時閹割政府的不當政策,成功樹立了民主國家公民的良好典範,這點非常值得台灣人學習與借鏡。




參考資料:
1. Newcastle Herald, 31/08/2015, " Border Farce: eight ways the government and bureaucratic spin is riddled with holes " http://goo.gl/8ePR6x

2. The Guardian, 28/08/2015, “Border force join police in huge visa fraud crackdown in Melbourne CBD” http://goo.gl/7n8Yn9

3. The Guardian, 28/08/2015, " Chaos in Melbourne as protests force border force to cancel visa operation " http://goo.gl/pyppWi


4. The Daily Progress, 15/07/2012, " The noxious effects of racial profiling" http://goo.gl/L47dd6

0 意見:

張貼留言